"

丛林制度

"

丛林制度原来专指禅宗的僧团制度,明、清之,则泛指所有汉传佛教寺院制度,而在丛林制度下,丛林组织的首领名为住持,为住持正法之意,因其在寺中所住之地叫做方丈(面积只有方丈之地),所以也被称为方丈。

丛林制度——泛指所有汉传佛教寺院制度

丛林制度——泛指所有汉传佛教寺院制度

丛林制度中的丛林有何含义

丛林制度指的是寺院制度,是每位出家人都需要遵守的。此外, 丛林制度搭不但包含的内容多,它也是有一定深意的。师兄在了解丛林制度时,一定要对丛林有个了解,这样才可以知道它的含义。但丛林制度中的丛林有何含义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丛林制度中的丛林有何含义

丛林作为佛教名词,喻指佛教多数僧众聚居的寺院,意思是众僧和合共住一处,犹如树木之丛集为林。在中国,它通常是指 佛教中禅宗的寺院,故亦称禅林。按《禅林宝训音义》的解释,是 以丛林中草木不乱生乱长为喻,来制定有规矩、有法度的生活规 范与寺院制度。这一丛林制度之建立,使得中国的宗教进而涉 及到广泛的生活领域,对于佛教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后来逐渐扩大到佛教其他流派,如天台宗、律宗的寺院都仿照禅宗而称为丛林。只有密宗的寺院,如西藏的三大寺等,从来未称过丛林。

丛林制度中的丛林有何含义

禅宗创设丛林制度,其奠基者是马祖道-和百丈怀海师徒俩。禅宗自曹溪慧能树立南宗顿悟法门以后,嗣法弟子之中以 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这两支法系最为显赫。南岳怀让的弟子中 尤以马祖道一最为著名。据《景德传灯录》记载:道一在南岳一 草庵中整天坐禅。怀让知道他是法器,跑去问他:“你整天坐禅, 图的是什么? ”道一回答:“图的是成佛。”怀让听了,不言不语,拿 了块砖头在草庵门前石上磨,道一问他作什么,怀让回答:“磨作 镜。”道一觉得好笑,说:“磨砖岂得成镜? ”怀让乘机说:“坐禅岂 得成佛? ”这一下使道一得到开悟,从此侍奉南岳怀让禅师左右 九年,成为嗣法弟子。马祖在江西,以洪州(今南昌)为中心传 法,取得很大成功。《祖堂集》记述他有88名亲近弟子,而《景德 传灯录》记述他有139名人室弟子。他们分布在江南各地,特别 是以洪州为中心的江西、以潭州(今长沙)为中心的湖南,以及京 兆洛阳地区。一时间禅风阐扬,英才辈出。其弟子中尤为突出的是居住在大雄山(又称百丈山)的怀海,他在实践上建立了创 新的农禅合一的制度,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还“别立禅居”,自创“规式”,对其他宗派震动很大。

丛林制度中的丛林有何含义

自唐玄宗以来,令禅师聚居诸寺,特别是寄居于律寺之中。 尽管一些著名的大禅师只寄名于合法寺院,本人却别居岩洞茅庐;也有一些普通僧人无度牒、无寺籍,也不能住佛寺,但毕竟有不少禅僧不得不依附于律寺。因修行途径等方面的不同意见, 致使宗派不同的僧人常有纠缠,长期对立。马祖道一率领部分禅众,开辟荒山,另建丛林,出现了独立的禅宗寺院。但与此同时,又出现尊卑不分、仪轨不合法度的现象。于是,百丈怀海决定创建别立禅居,同时折衷大小乘戒律,制定了《禅门规式》(人 称《百丈清规》),奠定了千年丛林的基础,也定下了为后世所奉行的僧众生活规范。因此,丛林的真正创始人,还得推百丈怀海。

...查看更多
丛林制度之僧服的介绍

进入寺院修行时,师兄要遵守寺院的制度,这样修行才会变得顺利。寺院制度其实就是丛林制度,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就包含僧服方面的制度。为了对僧服方面的制度有个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丛林制度之僧服的介绍吧!

丛林制度之僧服的介绍

佛的制度、僧侣只服三衣。

一名安陀会,俗称五衣,即五条衣,又名“杂作衣”。平时作杂事工作,均著此衣。

二名郁多罗,俗称七条衣,又名“上著衣”。以其布块为七条,受两长一短割截衣持,平时僧众上殿过堂均著此衣。

三名僧伽黎,俗称祖(主)衣,又名大衣。即25条衣以25条布横缀之。每一条,缀长布四块,短布一块(四长一短)此衣为最大,故称为大衣。比丘乞食说法时均著此衣,故又名“说法衣”。又以此衣之条与世之田畴相等,说法能生长功德,故又称“福田衣”。“花衣”是经忏门庭为求庄严美观,衣上绣花故称花衣。

以上三衣,总称为袈裟,或称法服:此外还有“衲衣”和“具”衲衣又名“粪扫衣”;拾取人家弃为粪扫的破布,缝袵为法衣,故名为“粪扫衣”。此衣是行“头陀行”的比丘著的。“具”本名“坐具”或名“卧具”,有三用:一为护身;二为护衣;三为众人床席卧具。今出家僧众的坐具为礼拜之具;礼拜时先展敷坐具,就其厂礼拜。

丛林制度之僧服的介绍

僧侣除以上三种法服外还有几种常服,分述如下:

“海青”:即大袖袍子,本是中国古装汉服,非僧服。

“大褂”:即圆领长罩衫,也是古装汉服,亦非僧服。僧侣保守,未随世俗改进。

“太虚装”:是太虚大师提倡改制的衣帽叫太虚装。“太虚”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他提倡僧伽改戴圆形平顶帽,人称之为太虚帽。提倡平时僧装,不论寒夏,改着圆领对肩,但作佛事举行宗教仪式时仍保持海青搭衣不变,只有佛学院教师学僧响应照行,丛林中未能普及。

丛林制度之僧服的介绍

以上就是丛林制度之僧服的介绍,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了解丛林制度时,无论了解哪方面的内容都需要认真,这样才能了解更多,才能知道其中的意义。

...查看更多
丛林制度之经济制度的介绍

师兄在学习佛学内容时,也要对丛林制度有一个了解。丛林制度其实就是寺院制度,师兄要对这方面有更多了解,这样对制度方面会有更多认识。此外,丛林制度也包含了三个方面,经济制度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对经济制度有更详细的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丛林制度之经济制度的介绍吧!

丛林制度之经济制度的介绍

百丈怀海禅师首倡“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农禅佛教经济,从此禅宗僧尼就一改自己不生产,专靠乞食为生的生活修行习惯。虽然农禅制度在当时也受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但他却适应了中国农耕社会的国情,对中国佛教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历史上几次重大的灭佛运动中,禅宗损失最小,对此丛林制度可说是功不可没。丛林制度的农禅经济有一整套的严格规定,在这里略举两例:一、出坡,这是丛林制度对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专业术语,自百丈禅师以来,它便被列为禅僧们每日的功课,出坡时,住持必须躬先领头,为人表率,然后全寺上下一起参加;二、公众,是指丛林制度寺院的一切开支和收入必须全部公开,收入的钱粮,都要用于为僧众们谋福利,改善僧众的生活,如果确有盈余,那就添购土地田产,以备将来之需。

丛林制度之经济制度的介绍

丛林制度中除农禅经济外,最有特点的是“讨褡”。所谓讨褡,是指只要僧人受戒出家后,都可以在丛林中食、住生活的制度。讨褡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别:一、挂单,是指短时期小住的僧人,挂单者须先到客堂,按照一定的仪式,作礼招呼,并依一定的禅门术语,询问情况,经过寺院知客的允许后,才可以住下;二、挂海褡,是指要在该寺常住修学的僧人二这样的僧人必须先要在寺中住些日子,经过知客师及各执事们的考察,得到认可才能正式住下来,丛林制度规定,常住的僧人每年可以领两次衣衬钱,用来缝制衣服,此外每季还发一次零用钱,叫做单资。

丛林制度之经济制度的介绍

以上就是丛林制度之经济制度的介绍,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了解丛林制度的内容时一定要用心,这样才能理解到其中的含义,才能收获更多内容。

...查看更多
丛林制度之法器的介绍

丛林制度是寺院的制度,师兄在佛门修行时需遵守这个制度,这样修行之路才能顺利进行。只是师兄在了解丛林制度时,除了要知道制度的内容外,师兄也要对一些法器有些了解。为对这方面有更多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丛林制度之法器的介绍吧!

丛林制度之法器的介绍

一、钟:钟有大、小钟、报钟之分。

大钟的用处:(1)每日早晚击大钟,是从林号令之始。每击三通,缓各十八,总一百零八下。起止三下稍紧,与大鼓报钟相照应。(2)幽冥钟,昼夜响声连接,不紧不缓。(3)凡集众、礼祖、普佛、戒期佛事等。(4)接送尊宿、住持等,(5)上堂佛事。

报钟:是禅堂的为僧侣每日行事的节度。

小钟:又名殿钟,是朝暮课诵唱赞念佛等用。

二、板:板有内外之分,铁木之别,禅堂报钟下的木板是表示各宗派的主要标帜。(洋见五家钟板式)禅堂内外又有小板,堂外名报板,进堂击之;堂内站香名站板,行香名催板,客堂挂的名序板,夜巡也有板,名催板。

三、木鱼:有圆鱼、长鱼之分,木鱼者,因鱼昼夜不合目,佛家欲修行者,精勤不息,日夜废寝,故用木刻圆形,有鱼鳞的木鱼。用圆形木鱼是念诵时用之。长鱼名梆,悬在斋堂,二时粥饭及晚课击之,普请出坡时击之,又有浴室有梆,入浴次序。

四、磐有圆磐、手磐之分。圆磐是念诵时所用,凡住持尊宿,施主礼佛时皆鸣三下。手磐又名引磐,有柄用手可举,亦为作佛事的乐器。

五、鼓,有大鼓(法鼓)、中鼓、小鼓之分,大鼓与大钟相对,晨昏与大钟同起同止,凡上堂说戒,迎送尊宿等亦然。中鼓即大殿—卜放的铃鼓。小鼓又名手鼓。

丛林制度之法器的介绍

六、“幔”,俗称即“合门”。挂在佛前,犹如帐门。在佛庄严供具中无此名称只有“鬘”。鬘是印度饰首者。即璎珞之类。普贤十大歌行。第三广修供养中,“以诸最胜妙华鬘。“为第一供养。

七、幡:“幡”,梵语“波哆迦”,是为表现佛的威德,而作出的一种庄严供具,犹如军中大将的旌旗。据说:佛在世时有一位长者至佛前说:“欲作幡供佛”佛对长者说:“随你心意;”并叫他作五幡,谓狮子幡,莫羯罗幡,龙王幡,揭路荼幡,牛王幡,此都是供具之幡:还有荐亡幡,延生幡。

八、宝盖:“宝盖”即以宝玉装饰的天盖,是佛菩萨及讲经法座上所悬的庄严供具,形如伞。

九、法背:“法背”即悬于说法宝座及放焰口宝座背后的一大整幅绣花幕帐,多使用于经忏门庭。

十、火焰:“火焰”即安置佛菩萨头背上的圆轮光明镜,名叫火焰,表佛身相,火焰炽盛。

十一、供具:供具亦称供养,凡是敬献在佛前供品,如香花灯涂果乐为六种供养。又在法华经中法师品称为十种供养即花,香,音乐,抹香,涂香,烧香,幡盖,衣服、妓乐、合掌。代替钟鼓用之。

丛林制度之法器的介绍

上述就是丛林制度之法器的介绍,希望对师兄有帮助!丛林制度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师兄在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时要用心,这样才能进一步去理解其中的含义。

...查看更多
结语

丛林制度中的“丛林”梵语“贫婆那”,此云“丛林”指挂单接众可以安僧办道的大寺院,许多僧众合聚共住一处,犹如大树丛丛聚处,得名丛林,而丛林制度,最初只有方丈、法堂、僧堂和寮舍。以住持为一众之主,非高其位则其道不严,故尊为长老,居于方丈。不立佛殿,唯建法堂(后世乃立佛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