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念诵网
心经念诵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佛教因果定律/ 文章正文

镰仓时期的新佛教宗派——任继愈

导读:镰仓时期的新佛教宗派——任继愈1、源空和净土宗源空(1133—1212),号法然、黑谷,俗姓漆间,美作(今冈山)人。13岁登比睿山研学天台宗教义,因读源信《往生要集》对净土教义发生信仰,后读中国唐...
镰仓时期的新佛教宗派——任继愈

1、源空和净土宗

源空(1133—1212),号法然、黑谷,俗姓漆间,美作(今冈山)人。13岁登比睿山研学天台宗教义,因读源信《往生要集》对净土教义发生信仰,后读中国唐善导的《观无量寿经疏》受到启发,创立日本净土宗,提倡称名念佛法门,受到贵族、武士和下层民众的皈依。

源空所著的《选择本愿念佛集》(简称《选择集》)对净土宗的基本教义作了论述。全书由佛经摘录和评述两大部分组成。从他的引证来看,中国北魏昙鸾的《往生论注》、唐道绰的《安乐集》、善导的《观无量寿经疏》等著作对他影响最大。他根据这些著作对一切佛法作了分类(“判教”),把真言、佛心(禅)、天台、华严、三论、法相等宗皆归为“圣道门”之内,认为皆属“难行道”;而把阿弥陀净土之教称为“净土门”,认为是“易行道”,把《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和《往生论》作为净土宗的基本经典。认为当时佛教已进入“末法”时代,劝人们不要信奉深奥难懂的“圣道门”诸宗,而应信仰简单易行的净土宗。

源空继承善导的“口称念佛”说,说修行有正行、杂行,而口称“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正定之业”,佛的一切智慧、神通、功德都包容在阿弥陀佛的名号之中,因此唱诵名号即可“除罪”,往生净土。他反复强调:“往生之业,念佛为本、“所谓本愿念佛者,即口称佛名号也”;“修之者,乘彼佛愿,必得往生”。

源空以中国的菩提流支、昙鸾、道绰、善导、怀感、少康为祖师,其中又特别崇敬善导。他以继承他们之后自任,在日本到处宣传净土信仰。

净土宗由于教义简单,方法易行,创立后迅速传到日本中部和东部一带地方。源空死后,因弟子对教义有不同的理解,分成许多派别,其中对后世发生影响的有镇西派和西山派。净土真宗实际上也是净土宗的支派。

2、亲鸾和净土真宗

亲鸾(1173—1262)。亦名绰空、善信,京都人。9岁出家,在天台宗比叙山曾做堂僧,读过源信的著作,后又学奈良诸宗教义,29岁师事源空,专修净土法门。承元元年(1207),政府下令禁止专修念佛,亲鸾被流放到越后(今新泻),改名“愚秃亲鸾”,娶惠信尼,有子女六人。遇赦后,到关东广大地区农民之中发展信徒,形成许多信徒集团。晚年回京都专事著述,所著《教行信证》(全名《显净土真实教行证文类》),影响最大。

亲鸾的《教行信证》论述了他创立的净土真宗的基本教义。书中引佛经和中国昙鸾、道绰、善导的著作很多。他以印度的龙树、天亲(世亲),中国的昙鸾、道绰、善导,日本的源信、源空为净土真宗的七祖。称昙鸾为“本师”,赞颂他的《往生论注》,说此书阐明“往还回向由他力,正定之因唯信心”,并且对唐代道绰、善导倡导净土念佛法门也大加称赞。

亲鸾在书中从教、行、信、证四个方面论述净土真宗教义。“教”指经典,认为唯有《无量寿经》才是佛的真实之教,而《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属“方便之教”;“行”指修行内容,即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说称弥陀名号可得大功德,可乘弥陀的“他力”往生净土成佛;“信”指对阿弥陀佛的“本愿”(第十八愿)和佛力的绝对信心,说有此信心并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就可凭借佛力往生净土“证大涅槃”;“证”即修行结果,说具备对弥陀净土及其愿力的绝对信心,死后即可达到不退转的菩萨之位,就可达到“无上涅槃”。

亲鸾特别重视对阿弥陀佛净土法门的信心。他在就“行”与“信”的关系进行解释时说:“真实信心,必具名号,名号不必具愿力信心”,意为有了对弥陀净上及其愿力的信心,也就具备了称名念佛之行;而只有“行”,则未必有“信”。他认为成为往生净土之因的,不是口称念佛的“行”,恰恰是内在的“信”(信心、信念)。因此说:“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也”。但他也不是废止称名念佛,认为这样做可以导致产生对弥陀净土的信心,并且也是报答“佛恩”的表示。

亲鸾的净土真宗与源空的净土念佛宗相比,因为不重视口称念佛,而以“信心为本”,这更简化了修行的方法,因此更受到广大下层民众的欢迎。他传教的重点是农民、渔民、猎人、手工业者等。这些人从事农牧渔猎等生产活动,不可能不伤生杀生,而且又贫困无文化,没有条件施财、造塔寺、诵经等,按照佛教的传统说法,他们当中不少人属于“恶人”。

但亲鸾正是把一切“凡夫”、“恶人”作为净土真宗争取的对象。为此他在教义理论上指出了“恶人正机”说。

他在《教行信证》中明确地表示任何人都可以产生信心,都可成佛,这与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有罪无罪没有关系。所谓“恶人正机”中的“正机”,即“正因”(素质),指“真正往生的对象”。说“恶人”不可能靠自力修行为善达到解脱,他们正是阿弥陀佛发下弘愿所要拯救的对象,一切犯恶逆大罪的人,包括善性灭绝的恶人(“一阐提”),都可往生成佛。他甚至说:“善人尚能往生,何况恶人哉!”(《叹异抄》)以“恶凡人为本,善凡夫为傍”。把恶人作为争取入教的基点,自然也可以把其他自认为行善积德的人吸收进来,有利于扩大净土真宗的势力。

亲鸾净土真宗的“信心为本”和“恶人正机”说,是既不同于日本净土宗,也不同于中国净土宗的特点。用这种教义进行传教,不仅可以争取社会下层各种职业的民众,而且对以从事征战杀伐为业的广大武士也有很大吸引力。

因为净土真宗强调阿弥陀佛的愿力(他力),强调对弥陀愿力的绝对信心,所以对信徒不强调在家和出家,也不重视持戒修行,认为遵从一般社会道德习俗即可。亲鸾自己有妻室儿女,也不禁止食肉,这对真宗的迅速传播十分有利。

亲鸾死后,净土真宗发生分裂,到江户时代以后逐渐形成西本愿寺派、东本愿寺派(大谷派)、高田派、佛光寺派、木边派、兴正寺派、出云路派、山元派、诚照寺派、三门徒派,统称“真宗十派”。其中以亲驾后裔为教主的西本愿寺和东本愿寺派的势力最大。

3、一遍和时宗

一遍(1239—1289),伊予(今爱媛县)人,名智真,13岁出家,从圣达学净土宗西山派教义,致力于称名念佛的修行。他曾到信浓(今长野县)的善光寺静修数日,在此依据唐代善导所著《观无量寿经疏》中的一段话绘制出“二河白道”图,回到伊予后把它当作本尊图挂起来供奉,十余年间闭门潜心修持称名念佛。他把自己的心得用颂文写在图边,曰:“十劫正觉众生界,一念往生弥陀国;十一不二证无生,国界平等坐大会。”意为众生靠自力修行经十劫(意为极长的时间。“劫”,长时)才有可能达到觉悟,但如果称名念佛,一念即可往生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称名方法上,一念与十念没有区别,都可使众生达到摆离生死的境界,在极乐净土,对一切佛国世界的众生都是平等的。

一遍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他念佛的旨义,周游全国,参拜各地的神社和寺院,祈求神佛的佑助。文永十一年(1274)他到纪伊(今和歌山县)的熊野神社参拜,在这里静修百日,据称从神那里接受颂一首,曰:“六字名号一遍法,十界依正一遍体;万行离念一遍证,人中上上妙好花。”“六字名号”即“南无阿弥陀佛”,“一”为阿弥陀佛,“遍”为众生,意为佛与众生相即不离,共以名号为法;“十界”(六道加上声闻、缘觉、菩萨、佛)的众生(正)和居住环境(依)是体相圆融的;最好的修行不是靠自力修持万行,而是称名念佛,由此念佛即可往生;修行者有九品(类),称名念佛者可以作为“上品上生”的修行者往生净土;花,为莲花,据《观无量寿经》,往生者在莲花中化生。

一遍从此自称“一遍”(原名智真),写了很多“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六十万人”的念佛札,又携带“劝进帐”(化缘薄),到各地进行传教。他到过九州、四国和本州的广大地区,前后经16年时间,据说在他的“劝进帐”上记名及授予念佛札的人数达25万多人。他被时人称为“游行上人”。死时,他把过去抄写的佛经全部烧掉,说:“一代圣教今日尽,唯留南无阿弥陀佛”。

一遍的“时宗”实属净土宗的一支。“时宗”的“时”,是依据《阿弥陀经》的“临命终时”的经文而起的。本宗有以下特点:

(1)以《阿弥陀经》作为净土三部经中最重要的经典,并用《法华经》、《华严经》发挥净土宗教义。

(2)否定通过身、语、意的一切修行,只承认称名念佛,认为“阿弥陀佛”名号本身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只要“一心不乱”地念佛,死后即可往生净土。修行者应舍家室财产,断除一切世俗欲望,严格持戒念佛。强调绝对尊师(称“知识”),说师可决定信徒能否往生。

(3)受神道教影响,相信神灵,以熊野神社的所谓“神谕偈颂”作为成立宗派的根据。

此派创立初期重视游方传教,依据《无量寿经》中“欢喜踊跃”的字句舞蹈念佛,伴随一遍游行各地的信徒称“时众”,意为六时念佛之众。开始本宗没有固定传教场所,到一遍弟子他阿时,建立了百余所道场,但仍强调“身虽在此,而心在游行”。中心道场在相模(今神奈川)的无量光寺,后移清净光寺。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